家居布置FURNISHING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居布置 >> 文章正文

国资与环境民企的“乘法效应”

发布时间:2019-11-04 00:45:43点击:2448

  国资入股环境企业,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很早以前就有。但在2018年出现频率明显加大,达到了一个峰值。据中国水网粗略统计,2019年至今,也出现了大约7起国资入股环境企业的案例。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曾在2019水业战略论坛上分析,金融、政策等大环境的变化导致过多PFI项目在手的重资产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其中民企由于融资短板而受到更大影响,这可能是导致近期环境领域“国进民退”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对于国企与民企的竞合形态,国务院国资委副部长级干部、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曾在2018固废战略论坛上指出,整合、融合、聚合是重要方向,二者应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在产业结构层面上,赵华林认为,国企、民企融合发展,对于行业至关重要。当前,44%的央企涉足环境产业,120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几乎覆盖了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
 
  “央企涉足环境产业,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需求和国家需要,有责任守护绿水青山和生态文明。目的是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牵引作用,带动整个环境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效率,培育国际一流的企业。”
 
  在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存在的价值,具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是谁进谁退,而是都要发展,都要发展的前提是要分业发展。首先是分业发展,然后才是竞争发展。
 
  清新环境张根华认为,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本身并没有所谓的谁进谁退。所有合作的前提都是要思考,如何才能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合作是一种市场的必然选择。
 
  强强联合之后,“乘法效应”凸显
 
  国资入股环境行业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样“悲观”,反而,在他们“联姻”之后双方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乘法效应”逐渐凸显,各自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国资入股环境企业的例子很早之前就已有之,我们不妨将时光的指针拨回至11年前。2008年北控水务与中科成环保的“天作之和”成为行业的一段佳话。
 
  中科成环保在当时已经是国内污领先企业,管理层谋划上市已久,条件也已基本成熟。而拥有资本运作经验和国企背景的北控那时刚刚完成综合性公用事业公司转型,将眼光投向了我国方兴未艾的水务行业。对于当时的北控来说,收购是其快速进入水务行业的最好选择。
 
  双方一拍即合,通过收购换股等形式,中科成实现了间接上市,而装入中科成资产后的北控水务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和政府资源优势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迅速提升,成为行业龙头,连续近10年位居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年度影响力企业榜首。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截至2019年年中,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390.5亿港币。
 
  能够预见未来,具有敏锐眼光的北控水务似乎尝到了生态合作的甜头,之后也不断通过生态化合作丰满羽翼,如2016年,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两大水务巨头同时入股开创环保,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环境行业生态化趋势的标志性事件。
 
  “北控、首创入股三年来,带来了开创环保在管理水平、人才引进、客户资源、技术交流、品牌背书等众多方面的提升,为开创环保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驱动能。而开创也像是两位巨头的‘小孩’,总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创环保董事长包进锋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表示。在业务上,北控、首创给予了开创大力支持和信任,给开创在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以及分散式等相关市场上有了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同等条件下开创更有优势为两家水务巨头提供膜设备及组件。
 
  站在今天回望昨天,他们的合作不失为国资与环保企业的“佳偶天成”,北控水务和首创股份很早就意识到了生态合作的重要性,可谓国资与环保企业合作的先驱。
 
  如今,生态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比如,中交集团入股碧水源,三峡集团入股国祯环保等。
 
  拥有核心技术的环境龙头企业碧水源,在膜技术领域已达到全球第一梯队的水准,但要真正实现世界级环境企业的发展目标,仍具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顺应国家所提倡的逆向混合所有制模式,成为其寻求突破的发展路径。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国城乡是中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生态环境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军企业。
 
  2019年,中交集团和碧水源正式“牵手”后,碧水源的技术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中交集团也能够发挥更大的国家骨干力量的作用,将最大化产生协同效应,对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带来重大的促进作用,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解决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人的用水问题。
 
  如今,他们合作之后的协同效应也开始逐步得到释放,这从近期的市场动态上可以看出。日前,投资额约11亿的哈尔滨市城镇污水处理项目二标段由碧水源与中国城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交三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联手拿下。据介绍,该项目预计未来可带来高达51亿的稳定营收,而且将全部采用碧水源自主研发的MBR技术,“钱景”无限。
 
  国祯环保作为国内第一批参与市政水业市场化改革的民营企业,经过21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水环境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在“水十条”等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国祯环保逐步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尤其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平台。而肩负“长江大保护”国家使命的三峡集团也正着力搭建新老朋友关系平台,迫切寻找能够助力的产业力量。
 
  双方合作之后,三峡集团为国祯环保参与长江大保护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助力,据了解,国祯环保未来三年内每年承担不低于长江环保集团主导的新增项目中30%的运维服务保障职能。同时,国祯环保的技术和运营能力也为三峡集团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保障。
 
  双方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合力大大增强,这在近期的中标项目规模上也可看出(相关链接→《90.58亿!长江生态保护集团联合体斩获芜湖污水PPP项目》《26亿!长江生态环保联合斩获芜湖污水系统PPP项目二期》《44.45亿元!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联合体预中标岳阳污水PPP项目》)。
 
  “牵手”不容易,感情经营风险需规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国企与民营上市企业的合作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合作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购交易半路夭折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甚至出现买入之后又转手卖出的现象。
 
  “牵手”后又“分手”,其中可能存下以下几点原因:很多跨界进入环境领域的企业缺少环境基因,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并购后的整合,带来了后期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也有一部分企业进行收并购,只是为了追逐短期财务目标,特别是现金目标,并不打算长期经营相应的企业,因而无意将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技术和生产流程等整合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很多收购方没有能力运营好被收购项目,也是交易不能很好达成的原因之一。
 
  因此,双方合作之后的整合和运营管理也尤为关键。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最近两年国企和民企牵手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最后的合作效果还是要看双方磨合后的运营情况。
 
  如何做好双方的互融互通,是更好发挥“乘法效应”的关键。很多企业也在为合作后更好的融合做积极准备和探索,刚刚吸纳国资的碧水源,就与中交集团各单位的互动越来越密切。碧水源高层陆续到访中交集团西南区域总部、中交房地产集团、中国交建海西区域总部、中交建融租赁、中交生态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等开展业务对接和交流活动,并与中交集团管理下的中国城乡全资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相信在双方不断深度磨合的基础之上,会结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生态化合作或将成为未来趋势
 
  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治理、“无废城市”......如今环境治理从“捡珍珠”阶段已经过渡到了“穿项链”阶段,面对环境的综合治理需求及如此巨大的市场,单靠一己之力难以胜任。从长远来看,生态化合作或将成为未来环境产业的竞合趋势。
 
  而“国资+民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上述提到的中交入股碧水源的案例是国家所提倡的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实践。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据相关报道,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户数占比超过了70%。
 
  “环保企业和其它行业的民营企业一样,都是自己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搞混合所有制,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及央企的优势。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关注支持和帮助民企度过难关,让民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细分市场划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第三方治理和业上的创新作用。”赵华林在曾表示。
相关装修文章Related Articles

热门阅读文章

最新装修文章